公司动态
精梳紧密纺40s细纱工序工艺优化实践
发布时间:2018-03-30 浏览次数:79次发布人:杨建光
精梳紧密纺40s纱线品种在细纱老机型fa502机台上生产,要求成纱指标达到2013乌斯特公报5-25的水平,的确是一个挑战。为了达到较好的质量要求,重点从工艺技术、纺专器材等方面下功夫,在较好半成品质量的基础上,着重从细纱工序进行了一系列的工艺技术攻关,最终成纱质量指标达到了2013乌斯特公报5-25的水平,满足了客户用纱要求。
试验流程:简易清梳联→fa224型梳棉机→jwf1310型并条机(预并)→cl15型条并卷机→fa266型精梳机→d81型并条机→d81s型并条机→fa496型粗纱机→fa502型细纱机
试验条件:配棉50天津地产棉+50新疆棉,精梳条由新换錦峰锡林顶梳精梳机台供应,细纱fa502型细纱机配置裕华方管气动摇架、v型牵伸,无锡万宝紧密纺改造,使用新型上下销,使用无锡二橡胶wrc965表面不处理胶辊。粗纱同锭位纺20个粗纱,细纱每次试验均在同台同锭20个锭子纺制。
重点工序工艺要点:
粗纱工序:fa496型粗纱机,粗纱定量5.4g10m,实际牵伸6.48倍,后区牵伸1.19倍,隔距mm102336,钳口mm6.0,锭速850rmin,粗纱捻度4.672捻10cm。
细纱工序:fa502型细纱机,实际牵伸40.13倍,机械牵伸43.12倍,设计捻度95.5捻10cm,捻系数364.9,车速165r/min。
综上试验结果分析:成纱千米棉结最好的一批是试样3,条干cv11.61,千米细节(-50)1个,千米粗节(+50)5个,千米棉结(+200)13个,达到此质量指标,是在罗拉隔距mm17.527.5,后区牵伸1.29倍,双面隔距块2.8mm,摇架刻度(前、中、后)-244116.5条件下实现的,达到了2013乌斯特公报5-25的水平。由于受车间温湿度,前纺半成品质量影响,个别摇架状态差异等因素,前区罗拉隔距较小为17.5mm,控制纤维较强,容易造成难纺或出“硬头”或挤皮圈现象。针对此种情况,建议把前区罗拉隔距17.5mm放大调整为17.7mm,其它同条件再进一步做试验。测试的成纱指标为:条干cv11.90,千米细节(-50)1个,千米粗节(+50)5个,千米棉结(+200)13个。对比调整前指标条干恶化0.29,粗细节、棉结没有变化。对照2013乌斯特公报也在5-25水平。质量指标能够满足客户要求。综合考虑到生产条件和质量指标情况,最终确定试样4为最终工艺方案。现已在改纺该品种fa502细纱机台上全部推广。开车正常,正常抽样测试指标正常,达到了预期目的,收到了良好效果。
正常抽样指标为:条干cv11.84,千米细节(-50)0个,千米粗节(+50)7个,千米棉结(+200)19个,实测平均强力227cn,强力cv8.55,断裂强度cn/tex15.52,实测回潮率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