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动态
原纸离开废纸就“夭折”?纸包装产业链陷政策“套路”危机!
发布时间:2018-05-28 浏览次数:176次发布人:徐晨亮
总以为是废纸商囤纸、造纸厂惜售、纸板厂“套路”,才导致价格上涨的。所以“0-1-2级厂”一直被下游喊打喊杀,恨不得能借造纸大鳄之手“杀”掉废纸商,让他们过上“废纸劫”!
来看,国废价格或仍高位运行。一是国家的大方针没有变,领导人在各种会议讲话里,都指出将严控“洋垃圾”入境。二是无论美废解禁还是海关打击“洋垃圾”走私行动,均提及严格执行“三个100”查验制度要求,预测废纸退运率提升。
2018年13月份,中国进口废纸392.85万吨,较去年同期减少49。稍懂数学的人就会测算出来,去年同期进口的废纸量为770万吨左右。以往的年份,进口废纸量为2800万吨级别(折算3个月为700万吨)。又已知,进口废纸占到中国造纸原料的50。那么,今年1-3月份废纸的减少量,是会让原纸产量同比减少25的。
这是什么概念?去年一个月的口粮是100斤,现在是75斤!减肥的人都做不到这样节食的!
废纸并不是中美发生贸易战后才缺的,只是恰巧遇到贸易战,又拿了美废开刀,导致市场过度应激而已。但即便中美已握手言和,也不关废纸多大事儿。
“造纸→纸板→纸箱→废纸”循环中,“造纸→废纸”环节是总量递减的,同时,“废纸→原纸”的得率也只有85。已知:国内只能得到原纸产量50重量的废纸,求:再造这么多原纸需要多少废纸?
2017年来以废纸为导向的原纸上涨,背后有上涨逻辑支撑,所谓炒作无法穿越如此长周期。
从一些公开数据上,也显示废纸进口量是逐月减少的,表明国家管控外废的意图可推定为基本国策,不容置疑。这从废纸价格一直顽强的上升中,也能印证这样的规律——即:废纸进口量小步递减,废纸价格缓步抬升。
即便中美贸易战降温,美废正常进入中国,国家也会按照如上图所示的下降趋势线,控制外废进口总量至历史较低水平。
反观原纸价格指数,却与这种上升尚有差距。
这说明,从2017年以来的以废纸价格为导向的原纸上涨,背后是有其上涨逻辑支撑的。所谓“炒作”,是无法穿越如此长时间周期的。这种结论,会让广大的三级纸箱厂大失所望。原以为可以刺破”套路”的希望没了,“此生不杀黄世仁誓不为人”的“理想”破灭了。
已有纸板巨头向三级厂发邀请:我不涨价,你们是否可以不撤回订单?
生意链条的痼疾并不是“意气用事”可以解决。若原纸价格再上涨,势必逼迫需求再减少,但这日子、这生意,还是要做的。关键看怎么做?东莞已有纸板业巨头(中国最大的单间纸板厂),向三级厂发出邀请,如果我对已接订单不涨价,你们是否也可以不撤回订单
这说明,上游二级厂一样会担忧很多事情,产业链不可能采用“互诈”、“撕逼”的玩法,因为,这不持久。如同中美贸易战,最终还是要和谈解决问题。
包装纸缺口至少1000万吨,接下来的市场图景将会是什么样呢?
再回到“废纸-原纸”的问题。如果前面数据推演为真,即:进口废纸的逐步减少,会让中国包装原纸产量从4900万吨级下降到3700万吨级。那么,剩下的市场图景将会是什么样呢?
3700万吨÷4900万吨=75,供这30家造纸厂够吃了!但,包装用纸缺口至少还是1000万吨级。即便是上了前30家名录的,也不是都获得了《废纸进口许可证》,所以上了这个名单,也不代表未来经营无忧。比如位于第10位的荣成纸业,因受限外废进口政策,2018年第一季度净利同比去年锐减7成!
我们来做一些大胆的推测:
1、中国造纸产能只会留下上面图表的那30家,榜上无名的,也几乎得不到进口废纸,所以前途渺茫。其实,造纸业大佬们去年就知道了产(弱)业(肉)政(强)策(食)的底牌,但她就不会告诉你。
2、造纸产量中那1000万吨级的需求缺口,将由行业龙头企业在东南亚开新厂(或扩大产能)来弥补,那里可以进口废纸,以实现全球废纸资源的优化配置。
3、中国的包装用纸需求,将会从利用外废“自给自足”,向“进口中国企业”的成品原纸转移。这样,不仅实现了造纸环保问题的外移,也是“一带一路”政策的生动体现。
4、现阶段,原纸会沿废纸路线补涨,直到涨到终端用户弃用纸箱,形成新的价格平衡;或是进口东南亚原纸,来抑制原纸价格进一步上涨。也就是说,越不涨价,大家越没原纸用。
5、近一年半的原纸上涨,已在为行业转型敲响警钟。所有的国家政策,均是指向让供应端减少、让价格上涨的。而且,这种价格上涨是无法刺激市场提供新的产能的,因为该产业链的上游产能扩张已高度行政化。
6、二、三级厂的命运,一定是有相当比例的淘汰。目前尚没有积累出优势的独立纸板厂、独立纸箱厂,若再没有一整套机制形成产业链的上、下游整合,那就是“裸奔”。如果谁还沿用“互诈”、“撕逼”模式做生意,将没有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