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动态
建筑物避雷针标准做法
发布时间:2017-04-05 浏览次数:79次发布人:刘先生
避雷针由接收器、接地引下线和接地体(接地极)三部分串联组成。避雷针的接收器指避雷针顶端的金属针头接受器的位置都高于被保护的物体。引下线是避雷针的中间部分,是用来连接雷电接收器和接地体的接地部分,引下线的截面积不但应根据雷电流通过时发热情况计算,使其不会因过热而融化,而且还有足够的机械强度,接地体是整个避雷针最底下的部分。他的作用不仅安全地把雷电流由此引入地中,而且还要进一步使雷电流流入大地时均匀分散,避雷针的工作原理实质就是引雷,利用自身高空的位置,当雷电积云运动到避雷针的上方时,把雷电引上自身发生闪击放电,通过良好的接地网导入大地分散开去。从而保护周围比其矮小的建筑物或者设备免受雷击。 只有一类防雷建筑(通常为爆炸危险环境)才需要做避雷针。其他二、三类建筑物只需要敷设避雷带即可。在屋顶四周及中间(三类不大于20x20米网格,二类不大于10x10米网格)利用10#圆钢做避雷带,同时每隔18米以内做避雷引下线即可。 当必须使用避雷针时,避雷针应距离建筑物5米以上。并利用滚球法计算避雷范围。这个计算需要专业人士,或者你自己上网查查。方法并不难,但却比较难理解。 防雷施工技术方案 1、编制依据: (1)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93 (2)通信行业标准《电信专用房屋设计规范》 (3)信息产业部《通信局(站)雷电过电压保护工程设计规范》 (4)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 (5)国家标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92(6)iec61024《建筑物防雷》 (7)ec61312《雷电电磁脉冲的防护》 (8)jgj/t16-92《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9)ituk25《光缆的防雷》 (10)gb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11)gb50174-93《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 (12)gb50200-94《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13)gb50198-94《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14)gb/t50311-2000《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15)yd2011-93《微波站防雷与接地设计规范》 (16)yd5078-98《通信工程电源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17)xq3-2000《气象信息系统雷击电磁脉冲防护规范》 2、工程概况: 某小区b区(二期)各单体工程建筑结构概况: 14#~16#楼:地下二层层3.2m,地下一层层高3.6m,地上一~二十七层层高均为2.9m(屋顶到结构板面)。13#楼地下一层,层高2.5m,共分四个单元,最东边单元八层,剪力墙结构,其它三个单元为砖混结构。地上层高均为2.8m。地库共地下一层,层高3.8m。 雷电流的时间虽然短暂,但它巨大的破坏性是目前人类还无法控制的,现阶段通过人力主动化解雷电的危害,还是不现实的,只能通过努力被动地将雷击的能量给予阻挡并将它泄放入大地,以避免所带来的灾害。雷击和线路过电压会出现多种有害的效应,基本上会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直击雷击、感应雷击、电磁脉冲辐射、雷电过电压侵入和反击。雷击及过电压的保护是一项系统的工作,需要根据不同的特性给予相应而全面的防护。 完善系统防雷方案包括外部防雷和内部防雷两个方面: 外部防雷包括避雷针、避雷带、引下线、接地极等等,其主要的功能是为了确保建筑物本体免受直击雷的侵袭,将可能击中建筑物的雷电通过避雷针、避雷带、引下线等,泄放入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