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全站 搜索店铺

您好,欢迎来到Feijiu网![请登录] [免费注册]

公司信息

普通会员第8年

双燕纺织

  • 所属行业:二手设备 >纺织设备 
  • 经营模式:回收公司
  • 公司主营:纺织设备,棉布,纺织品,布料
  • 所在地区:山东省临沂市兰州区
  • 供求信息数量:31条
实名资质认证:
待审核
企业实地认证:
未认证

联系方式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36-5858

Feijiu网会员专线:

400-136-5858

公司动态

两会声音:纺织行业要适应供给侧改革、染料行业排查力度要加大

发布时间:2018-03-24    浏览次数:118次发布人:杨经理

人大代表沈方勇:纺织行业要适应供给侧改革
   
   “2017年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2745.1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总额的12.13,全行业净创汇2419亿美元,占全国的57.3。”全国人大代表、湖北天门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沈方勇介绍,纺织产业虽然是传统产业,但是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沈方勇建议,纺织行业要适应新形势下的供给侧改革,增添新的活力,比如推动纺织行业中“智能制造”的发展。
   
   “纺机企业也要为纺织智能化做出贡献。纺织行业的智能化离不开纺机的基础,因此,纺机企业任重而道远。”沈方勇介绍,国内纺织企业在智能化应用方面明显不足,湖北天门纺织机械公司在拓展海外市场的同时,也在不断地为国内的下游企业提供机械智能化升级服务。
   
   “尽管国内纺织企业对机械需求处于基本饱和状态,但2016年,我们的销售增长25,2017年再增长18。”沈方勇介绍,这主要得益于抢抓“一带一路”建设机遇,挺进国际市场。如今,印尼、巴基斯坦、孟加拉、乌兹别克斯坦市场占有率已经近半。在越南等国,天门纺织机械市场占有率甚至达到了三分之二。
   
   沈方勇还建议,进一步加强纺织行业在社会经济领域地位的宣传,以促进整个行业的发展。
   
   人大代表:加强染料行业“散乱污”企业排查力度
   
   我国是染料生产和使用大国,染料年产能约为130万吨,占全球产能的60以上,市场份额占全球40以上。常规生产品种约800个,染料中间体产量约45万吨。
   
   在环保部发布的《环境保护综合名录》(2017年版)中,一共有885项产品列入“高污染、高环境风险”目录,其中涉及染料的就高达200余项。
   
   “染料及染料中间体生产过程中原料多、产品多、工艺复杂,由于长期依赖传统技术,形成了环境污染。”3月9日,全国人大代表,浙江龙盛集团染料事业部总工程师欧其说。
   
   高浓有机物废水、酸性废水、高盐废水、危险固废以及大量废气会在多个工艺环节产生,而这些污染物存在通过简单处理后排放甚至直排的情况。欧其表示,“技术创新是一项耗费资金的工作,产业化进程缓慢,尤其是染料原始创新更是一项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长周期的系统工程。”
   
   欧其认为,当前应制定精准执法细则(或体系),进一步明确操作规则和标准尺度,尽可能减少自由裁量权,有效规范执法行为;加强执法能力建设,不断改善执法条件和装备,推进环境监管能力标准化建设。
   
   欧其说,经过多年清洁生产工艺、设备的推广和实施,染料行业“三废”的产生量得到了很好的削减和控制,尤其是新环境保护法出台后,一些不符合环保要求的产能被直接清除出了市场。
   欧其还建议,鼓励企业加强环保新技术研发及投入,树立行业环保标杆企业,强化绿色工艺在行业中推广,推进绿色信贷,加大对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的支持,促进产业从末端治理向前端创新的转变。建立绿色消费法律和政策导向,抵制高污染产品。
   
   在有关提升精细化工行业本质安全的建议中,欧其建议,对落后技术加大力度强制淘汰,提高行业自动化控制水平,风险评估应覆盖工艺全过程,并出台自动化提升和改造的配套政策。
   
   今年两会上,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今年的团体提案建议,持续推进工业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加强对工业企业达标排放的监管执法,鼓励开展同业环境设施交叉式运营监督及环保企业第三方社会机构综合评级。
   
   从配套制度完善、经济政策引导等方面进行规范,并可先行在重行业(化工、石油等)、重区域(京津冀、东北老工业基地等)和重企业进行第三方治理试,总结成功经验后在更大范围进行推广。
   
   “建议加强‘散乱污’企业排查力度。严格审核企业环评与实际生产的一致性,审核其环保设施的投入和实际运行情况。”欧其建议,地方政府把“招商引资”逐步转变为“招商选资”,建立产业承接环境评价体系,从自然资源、地理区位、环境容量、经济基础、经济结构、市场容量、环境风险等多个指标进行综合考量,确保引入产业在符合生态要求的大前提下,服务地方经济。
   
   对于已引入的企业,建议全面推进考核评价体系建设,从单位能耗增加值、单位排放增加值、亩均增加值、亩均税收、全员劳动生产率等方面定期对企业效益进行考核评级,加快扶优劣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