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动态
沧州垃圾分类试点运行以来,市民作何反应?跟着记者一探究竟
发布时间:2020-01-18 浏览次数:40次发布人:贺经理
垃圾分类试点运行已有一段时间,那么,面对垃圾分类,市民作何反应?是否像网上传说的那么麻烦?记者带你一探究竟。
多数市民能做到干湿分离
7月24日上午,天气炎热。金狮社区御景国际小区,一些居民三三两两在阴凉处聊着天。小区入口处,摆放着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站,上面放着关于垃圾分类的宣传册,还配有一名宣传员。走进小区,显眼位置,摆放着干垃圾、湿垃圾、可回收垃圾三个颜色不同的垃圾箱。垃圾箱旁边,有明显的垃圾分类提示。这样一看,什么垃圾该扔进哪个垃圾箱,十分明确。小区楼道里安装着有害垃圾收纳箱。“考虑到有害垃圾产出量低,用收纳箱代替垃圾箱,环保又节省资源。”金狮社区党总支书记张思维说。
记者看到,垃圾箱外围很干净,干、湿垃圾箱内垃圾较多,可回收垃圾箱内基本是空的。“有些被人捡走了,有的市民直接放智能垃圾回收站里了。”张思维说。
而对于干垃圾、湿垃圾的分类,不少市民表示:分清它们并不难。“小区里的相关宣传铺天盖地,垃圾箱旁边也有提示,还可以借助网络上各种检测垃圾种类的小程序,垃圾分类并不难。”御景国际小区一位居民说。
记者走访多个试点,大部分市民对垃圾分类能做到心中有数。“一开始大家分错也是正常的,我们就耐心跟大家沟通,让大家尽快学会垃圾分类,并养成习惯。”一位垃圾分类宣传员说。
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积极推广中
目前市区13个垃圾分类试点中,智能垃圾分类回收装置已亮相,并引起市民广泛关注。
记者在御景国际小区入口看到,智能垃圾分类回收装置,有塑料回收、金属回收、纸品回收、纺织品回收、有害垃圾回收、零散垃圾回收等多个分类,主要回收可回收垃圾。使用时需下载app实名注册,通过输入手机号等操作,投放箱会自动打开盖子,投放后,系统会为垃圾称重积分。后续积分兑换方式、内容正在筹备中,会根据运行情况逐步完善。
然而,记者走访多个试点了解到,目前人们对这个装置还处于看新鲜阶段,使用率有待提高。
18岁的柯宏达是智能垃圾分类回收装置的一名宣传员。每天工作8小时。“10天有约三四十人使用。且大部分是年轻人,还有带着孩子的家长。”柯宏达说。
有不少老年人咨询完使用方法后,觉得麻烦。“小伙子说得挺清楚,可我就是不明白,再说,手机也装不了软件。”一位年近七旬的市民说。不过,老年人可以通过绑定子女的账号来使用该装置,具体操作可以咨询宣传员。
“平时,这些可回收的垃圾也不多,一个瓶子俩罐子的,都是直接放楼下垃圾箱里,懒得出小区。”市民何然说。
投放相应的垃圾获得积分,在获取一定积分后可兑换相应的商品,这对于提高民众的垃圾分类意识,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我觉得是件好事,省得还得自己找收废品的师傅了。希望后续发展会更好。”一位小区居民说。
多种措施培养好习惯
“垃圾分类,其实做到不难,难做到的是坚持,形成习惯就好了。”一位市民说。面对垃圾分类,不少市民开始准备起来,培养习惯形成。
购买干湿分离垃圾桶。为了做好垃圾分类工作,市民钟晓莉特意从网上买了一个干湿分离的垃圾桶,“特别方便,听说这样的垃圾桶都卖得可火了。”
主动了解和宣传垃圾分类知识。林依涵是一名大一的学生,课堂内外了解了很多垃圾分类的知识以及垃圾分类的重要性。放暑假在家,小区里有关于垃圾分类的活动,她都尽量参加,还时刻提醒身边的人,一定要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她常说:“垃圾混着扔就是垃圾,如果分类了,有一部分就能变废为宝。”
下载垃圾分类小程序。自垃圾分类实行以来,除了网络上流传各种段子、笑话,同时还催生了很多 “垃圾分类神器”。“我下载了一堆这种小程序,可好玩了。在乐趣中进一步了解了垃圾分类。”一位市民说。
不过,“垃圾分类神器”种类繁多,下载时还需认真甄别。有些垃圾分类小程序可以通过ai技术的系统识别,提示垃圾所属类别以及投放的方式。但记者测试后发现,小程序的简介和现实情况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我用一卷纸巾作为识别对象,某款垃圾分类小程序识别出来的结果居然是一个枕头!”市民张明明说,不过,最后还是找到了靠谱的小程序。
采访中,不少市民表示,不管选择哪种方式来提醒自己,养成习惯,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