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全站 搜索店铺

您好,欢迎来到Feijiu网![请登录] [免费注册]

公司信息

普通会员第6年

清河县曼特金属材料有限公司

  • 所属行业:废金属 >钢铁 
  • 经营模式:回收公司
  • 公司主营:钨,钼,镍,钒,钛,钽,铌,钨钢,镍钼催化剂
  • 所在地区:河北邢台
  • 供求信息数量:39条
企业实地认证:
未认证

联系方式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36-5858

Feijiu网会员专线:

400-136-5858

公司动态

什么是银锭

发布时间:2020-07-28    浏览次数:25次发布人:张君华

中国古代货币。即熔铸成锭的白银。始自汉代,其后各代皆有铸造,但流通不广。至明代盛行,但不是国家法定货币。至清,始作为主要货币流通。重量不等,因以“两”为主要重量单位,故又称银两。 明太祖朱元璋即位前后,民间交易多用金银。洪武八年(1375)发行宝钞(即钞)后,朝廷多次下令禁止民间以金银为货币进行交易,违者治罪。但政府发钞铸钱(见制钱)仍以银价为标准。成化以后,田赋、商税、盐钞、匠役以及官俸等项收支中,折银的范围日趋广泛。银两逐渐成为主要的支付手段。作为通货用的白银,主要是铸成两端翘起的船形银锭(银元宝),银条和码形的银锭都少见,小额交易则使用碎银。元宝银锭大小不等,大元宝一锭有重至50两者,也有重20两的。其上有铸造地点、重量和银匠姓名等文字。小锭上的文字多少不一。银锭和碎银的重量不划一,成色也各有差异,每次支付时都需秤称分量和鉴定成色,多有不便。
    清代实行银钱平行本位制度,规定制钱一千文准银一两。银两是法定通货,不仅中国银行营业厅民间交易收藏使用,官府收纳地丁捐税也使用。由此形成银两制度。
    清朝的银两多以马蹄形的元宝出现,故亦称为宝银。经过熔铸,又可分为大锭、中锭、小锭、通称银块或银锭,此外还有碎银。由于各地均可自行熔铸宝银,以致宝银的种类和名称虽然全国大体一致,但成色与重量并不一律。各地使用不同成色名目的银两,相互兑换均有一定的折算比率。 银两有实银和虚银之分。虚银是指它作为价值符号或计帐单位。清初法定的纹银、咸丰年间出现的上海规元银、汉口的洋例银以及天津的行化银,都是作为通行的计算单位的虚银,但它们可以随时折合兑取实在的银两。
    鸦 片战争后,外国洋银(见银元)大量流入和自铸银元流行,并没有根本改变或取代银两制度的地位。混杂的货币制度,在对外贸易的金融调度上和在与英镑比价的变化上,都符合外国资本的需要。1933年宣布废两改元后,银两不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