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动态
莫让废旧手机变“手雷”
发布时间:2016-10-26 浏览次数:72次发布人:陈理华
对许多市民而言,旧手机是“鸡肋”。频繁更换手机,电子垃圾对环境造成污染。不法分子利用旧手机进行诈骗,用户信息、财产安全面临风险。那么,如何扔手机不扔秘密呢?
孩子用废旧手机点火玩
10月24日,银川市兴庆区教育巷王女士反映,“小区孩子拿着旧手机点火玩,砰地一声爆炸了,所幸没伤到人,味道刺鼻,特别危险!”
日前中海国际社区,一名废品收购员两小时回收9部旧手机。他说:“每月至少回收五六十部,卖给手机修理店翻新,有用的零件拆下来用于维修,没用的扔。”
对许多市民而言,不能继续使用也无法出售的旧手机成“鸡肋”。银川环保人士林静忧心:“频繁换手机,电子垃圾对环境污染很大。”
据统计,目前人均更换手机频率为6个月,我国每年产生2000万部左右的废弃手机。废旧手机和电池如被填埋,水银、铅、镉等重金属成分会污染土壤及地下水;如被简单焚烧,气体会污染空气,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甚至致人中毒。手机机壳材质含有“溴化阻燃剂”和“聚氯乙烯”等有害物会产生致癌物质。
旧手机可能变“手雷”
市民因换手机泄露隐私造成财产损失的不在少数。近日,银川市民彭先生手机卡在外地被补办,旧手机信息被人恶意利用,卡内800多元钱被转走。
据了解,即使使用“出厂设置”功能,不法分子通过数据软件也能恢复短信、通话记录、照片等信息,甚至可直接获取支付软件的登录权限,盗取用户财产或转嫁风险。
我们上网搜索手机数据恢复软件,发现不少网店公开招揽此项业务,最便宜的十几元就能买到相关软件。用户信息安全、财产安全会面临风险,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管。
中国移动宁夏公司工作人员韩女士说,处理旧手机最好用安全厂商推出的擦除软件将信息清除,以免隐私泄露造成隐患。
如何扔手机不扔秘密?
智能手机有这么多“秘密”,如何防止泄密?
银川鸿兴电子科技公司软件工程师吴渭明说,以下几招可让手机“自我保密”。
备份好个人信息,把手机内、外置储存卡做格式化处理,然后用无关数据覆盖一遍;恢复出厂设置。任意一款手机在其设置中都有“还原”或“恢复”键,可抹掉所有内容和设置恢复到手机出厂时的状态;如果要更换手机号,换之前要及时解绑银行账号、支付宝、邮箱等,尤其是解绑微信类产品;不在手机上保留太多“秘密”,支付宝、银行卡密码要用心设置,经常更换;如果仍不放心,可求助专业技术人员使用专业软件对手机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