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材料特性及模具设计-金属粉末/陶瓷

DIN 7710 Plastic成形品尺寸公差规格 射出(Injection)成形品 单位:mm 尺寸范围级别6以下6~1818~3030~5050~8080~120120~180180~350 粗级±0.1±0.1±0.15±0.25±0.4±0.6±0.9±1.2 精密级±0.05±0.08±0.10±0.15±0.20±0.30±0.40±0.60 压缩(Compression)成形品(包含Transler成形品)  尺寸范围级别6以下6~1818~3030~5050~8080~120120~180180~250250~315315~400400~500 粗级±0.2±0.3±0.4±0.5±0.6±0.8±1±1.3±1.6±2±2.5 中级±0.1±0.1±0.15±0.2±0.3±0.4±0.5±0.7±0.9±1.2±1.5 精密级 ±0.05±0.06±0.08 推孔加三中心间隔10.0 ±0.10±0.15±0.20±0.30±0.40±0.50±0.60±0.80 射出成形品的一般公差 尺寸范围一 般以孔为准之孔以轴为准之轴 10以下±0.1+0.15-0+0-0.2 10~30±0.15+0.2-0+0-0.25 30~50±0.2+0.3-0+0-0.3 50~80±0.3+0.4-0+0-0.4 80~120±0.4+0.5-0+0-0.5 120以上±0.5+0.6-0+0-0.6 钢铁尺寸公差规定 M切削加工之普通尺寸公差 单位:mm 公称尺寸 尺寸公差 精级中级精级 1以上4以下±0.05±0.1±0.3 4以上16以下±0.07±0.2±0.5 16以上63以下±0.1±0.3±0.7 63以上250以下±0.2±0.5±1.2 250以上1000以下±0.3±0.8±2.0 1000以上2000以下±0.4±1.0±3.0 本中心图面尺寸公差规定如下: a.有注明公差者,请按公差制造。 b.未注明公差者,分述如下: 成品部(Cavity or core)将现制品精度要求,由小数点以下位数来决定,并在图面右下角注明之。 〔例〕   无小数点:±0.1   小数点一位:0.05   小数点二位:0.02 其它模座固定板等未注明公差者,将按照JIS切削加工之普通尺寸公差中线规定如上表,并在右下再注明。 各部零件公差之配合 单位:mm 适合部品基准孔斜 梢导 柱导衬套注口衬套心  型导 柱(滑动处)面 梢滑 块   簪记号尺寸H7P7K7g7f7e7 3以下+0.009-0+0.016+0.008+0.010+0.0-0.002-0.012-0.006 -0.016-0.014-0.024 3~6+0.012-0+0.024+0.012+0.013+0.001-0.004-0.016-0.010 -0.022-0.020-0.032 6~10+0.015-0+0.030+0.015+0.016+0.001-0.005-0.020-0.01 3-0.028-0.025-0.040 10~18+0.018-0+0.036+0.018+0.019+0.000-0.006-0.024-0.0 16-0.034-0.032-0.050 18~30+0.021-0+0.043+0.022+0.023+0.002-0.007-0.028-0.0 20-0.041-0.040-0.061 30~50+0.025-0+0.051+0.025+0.027+0.002-0.009-0.034-0.0 25-0.050-0.050-0.075 50~80+0.030-0+0.062+0.032+0.032+0.002-0.010-0.040-0.0 30-0.060-0.060-0.090 80~120+0.035-0+0.072+0.037+0.038+0.003-0.012-0.047-0. 036-0.071-0.072-0.107 120~180+0.040-0+0.083+0.043+0.043+0.003-0.014-0.054-0 .043-0.083-0.085-0.125 180~250+0.046-0+0.096+0.050+0.050+0.004-0.015-0.061-0 .050-0.096-0.100-0.143 250~315+0.052-0+0.108+0.056+0.056+0.004-0.017-0.069-0 .056-0.108-0.110-0.162 315~400+0.057-0+0.119+0.062+0.061+0.004-0.018-0.076-0 .062-0.120-0.125-0.182 400~500+0.063-0+0.131+0.068+0.068+0.005-0.020-0.083-0 .068-0.131-0.135-0.198 500~630+0.070-0-0.022-0.092-0.145-0.215 630~800+0.080-0-0.024-0.105-0.160-0.240 800~1000+0.090-0-0.026-0.116-0.170-0.260 1000~1250+0.105-0-0.028-0.133-0.195-0.300 1250~1600+0.125-0-0.030-0.155-0.220-0.345 1600~2000+0.150-0-0.032-0.182-0.240-0.390 2000~2500+0.175-0-0.034-0.209-0.260-0.435 2500~3150+0.210-0-0.038-0.248-0.290-0.500 资料来源:日本岐阜精机 塑料模用模具材料   模具材料的选用是否适宜,对模具的寿命、精度、加工性、价值等有很大的影响。故模具材料的选用一般均依照下列原则: 容易取得。 机械加工性良好。 表面加工性良好。 强度、韧性和耐磨性大。 无针孔和沉淀杂质等内部缺陷。 )可焊接性。 〉热处理容易、热变形少。 》耐热性好、热膨胀系数低。 种类及特性   模具材料的种类很多,在此先将常用的几种材料作一简介。 一般构造用辊轧钢材(SS)   一般构造用辊轧钢材SS41、SS50,价廉而容易取得,但质软多针孔,因此用于不需强度、硬度的零件,不适用于模板材料。 机械构造用碳钢(SC、SCK)   机械构造用碳钢S25C、S50C、S55C等,价廉而容易取得,加工性也好。S25C用于模具的承板、定位环、竖浇道、衬套、止动螺栓、支持件等,而少用于模板。S50C、S55C原则上回火到硬度9~22HRC,以增其加工性,为标准的模板材料。   S9CK、S15CK的含碳量少,因而质软,所以需作表面渗碳,淬火成HRC45~59的硬度来使用。 碳工具钢(SK)   碳工具钢有SK3、SK5、SK7等,含碳量为0.6%以上的高碳钢,其淬火硬度是SK3、SK5为HRC50~60,SK7为HRC50~55,H此类钢材耐磨耗性优良,且为较价宜的工具钢,用于有滑动部份需高硬度和耐磨耗性的零件,如导销、衬套、顶出销、复归销等。 合金工具钢(SKS、SKD)   常用的合金工具钢有SKS2、SKS3、SKD11、SKD61等。SKS2与SKS3是碳工具钢加铬、钨增加淬火性、耐磨耗性,用于特别要求硬度与耐磨性的成形模板,其硬度HRC55~60。SKD11、SKD61是添加钒取代SKS的钨,其淬火性与耐磨耗性优于SKS,且淬火应变小,其硬度SKD11为HRC55~60,SKD61为HRC45~51,但SKD61的耐热性、韧性都优于SKD11。 高速钢(SNC)   此处的高速钢是指SKC2与SNC3的镍铬钢,系为碳钢加镍和铬,增其韧性与淬火性,回火硬度为22~30HRC,用于成形模板。 镍铬钼钢(SNCM)   镍铬钼钢SNCM2是淬火性,耐磨性耗性均好,尤其是强度、韧性特别好的钢材,其用途与高速钢相同。 铬钼钢(SCM)   铬钼钢SCM3、SCM4是碳钢加铬,钼的构造用钢,其强度、韧性优于碳钢,其价格较SNC及SNCM便宜。 铝铬钼钢(SACM)   铝铬钼钢SACM1经氮化处理(氮化层硬度为HRC67)耐磨耗性很高,用于要求硬度和耐磨耗性的滑动部份,如顶出销等,钢材本身硬度为HRC20~30。 轴承用高碳铬钢(SUJ)   轴承用高碳铬钢SUJ2为轴承用的钢材,耐磨耗性、淬火性均良好,其硬度为HRC55~60,用于滑动部份需有相当的硬度和耐耗性。 (图1)正常化图解 (图2)退火之图解 不锈钢(SUS)   如PVC的塑料,需用耐蚀性高的模具材料,可以增加铬量,减少碳量的耐蚀性不锈钢SUS来制造。 .11铍铜合金   含铍2.5%,含铜97.5%的铍铜合金,常用来制作形状复杂的公模或母模。其制作的方法是将熔融的合金注入模型内,然后一直加以压力直到冷却为止。   表一为塑料模各构件最广泛应用之材料,及其热处理状态及使用之硬度。表二为构造用的合金钢的化学成份及机械性质。表三为表二所列的模具材料的的特性、用途及使用的场合,此三表可供学习查考,以选取最适用的模材。 热处理   钢材经适当的热处理可显著增加硬度、强度、韧度、耐磨耗性等机械性质。施行电镀作表面处理,模具精度提高、表面光亮,使脱模更顺利,成品表面光度增加。因此欲模具寿命延长、品质提升,除了事先预选适当的模具材料外,对于加工后,模具的热处理方法的选定也极其重要,以下分点说明。 正常化   此项热处理旨在消除铸造、锻造、辊轧等高温高压处理所产生的粗晶组织,并将加工所生的内部应力消除。其方法为将工作加热到变态点AC3或ACm点以上30°~50℃的温度后,使之在空气中自然冷却,如图1所示。使用大型构造用钢,在材料经锻造成模型后,再施以正常化处理。 退火   退火是为了使钢料软化,调整结晶组织,除去内部应力。其方法为加热到AC3或AC1变态点以上30°~50℃,保持适当时间后,在炉中或灰中冷却,如图2所示。模具材料退火处理有两种方式。 消除应力退火   目的在除去加工所引起的内部应力。适用于粗切削、中切削或需淬火的模具零件。因淬火时麻田散铁变态所生的应力将加大,除非先行实施退火消除内部应力,否则将造成巨大的应变,而致淬火罅裂、翘曲。即使不淬火的零件,若经大量粗重切削,不经此项处理的话,也将因加工应力的残存,而终致尺寸的精度改变或发生翘曲。 球状化退火   目的在改善加工性,增加韧性,防止淬火罅裂,使钢中的碳化物变成球状组织。 淬火   淬火的目的是为了将钢硬化、增加强度。其方法为钢材加热到AC3或AC1变态点以上约30°~50℃,保持适当时间后,使它在淬火液中急速冷却,而产生高硬度的麻田散铁组织,如图3所示。模具零件常用的淬火方法有下列三种。 (图3)淬火之图解 普通淬火   加热到变态点以上的温度后,在水或油中急冷以得麻田散铁组织。此方法,加热必需防止过热及氧化脱碳的现象发生。对于壁厚不均的模具,将会有加热不均匀。由于各部份的度差发生热膨胀差,致影响变态点,引起变态差,而致淬火罅裂。因此为了达到均匀加热,最好用盐浴或惰性气炉。   氧化、脱碳之防止可采用盐浴炉或可调整的隋性气炉。热处理变形的防止,宜使用淬火温度低,自硬性大,有气冷程度的淬火钢。含大量铬、镍的合金钢、高速钢具有此一空气中冷却而硬化的特性,对于加工后再行热处理的模具、精度、形状能保持而不致变形,精密度失掉。 麻淬火(marquenching)   如图4所示,将待处理的材料加热到淬火温度后,投入于温度为Ms点(冷却时由沃斯田铁转变为麻田散铁的开始温度)的热盐浴中,待材料的温度成为均一后,取出气冷,缓慢引起麻田散铁变态、材质变硬,不致发生淬火应力及罅裂,最后再施行回火处理。 麻回火(martempering)   如图5所示,将材料加热到淬火温度后,投入于温度为Ms点及Mf点(冷却时由沃斯田铁转变为麻田散铁的终了温度)间的热盐浴内淬火(100~200℃),长时间保存恒温,直到变态终了,然后空冷。利用此法淬火者,麻田散铁自行回火,淬火应力消除,冲击值得以提高,韧性较回火处理者强。工业界一般皆不等待到恒温变态终了,即行捞出,如图标,而后段则采气冷回火。 回火   淬火后的钢虽然强度大硬度高,但是很脆。假如淬火钢加热到A1变态点以下的适当温度时,不但可以除去淬火钢的内部应力,又能调节硬度得到适当的强韧性,这种处理叫回火。依照回火之目的,可分为低温回火与高温回火两种。 低温回火   适用于淬火硬度需要相当高的情况下,将高碳钢加热于温度约200℃的低温,目的应于消除淬火所产生的内部应力。残留的沃斯田铁组织不易产生变化,可维持相当高的硬度。 高温回火   适用于构造用钢,将其加热在温度500℃~600℃之间使其组织变为有韧性的糙斑铁。此时可兼顾钢材的韧度和硬度。 (图4)麻淬火之图解 (图5)麻回火之图解 (图6)回火与机械性能之变化   图6为含碳量为0.45%的中碳钢,在不同回火温度下的机械性质。   对于施行一次回火,不能得到满意的机械性质的钢料如高合金钢及高速钢,可施行2~3次的返复回火。 表面处理   表面处理是指以加热或化学处理的方法,使钢料表面增加硬度到达某一深度。其方法有渗碳、高周波及火焰淬火、氮化及电镀。分别叙述如下。 渗透淬火   低碳钢或表面淬火钢(低镍钢、低镍铬钢等低碳合金钢)在适当的渗碳剂中加热,使表面起渗碳到某一深度,使成高碳的状态的表面硬化法。在渗碳剂中以850~900℃加热8~10小时,则钢料表面起渗碳约2mm的深度。渗碳完后再施以淬火处理,使渗碳部份硬化。若有不想渗碳的部份,可预先镀铜以防止。一般渗碳剂可分为固体渗碳、气体渗碳与液体渗碳等三种。 固体渗碳的渗碳剂使用木炭、焦炭等固体。以木炭粉为主,加入20~30%的碳酸钡、碳酸钠等促进剂。 气体渗碳的渗碳剂为气体,主要为一氧化碳或甲烷碳化氢,渗碳浓度容易调节,可使渗碳均匀。渗碳能力大,不只表面,连心部也可均匀渗碳。 液体渗碳的渗碳剂为溶融的氰化物,将钢加热到AC1变态点以上而渗碳。通常薄层硬化是浓度较高的氰化钠盐浴中作低温(850~900℃)处理,而厚层硬化以浓度较低的氰化钠盐浴作高温(900~950℃)的处理。 高周波硬化   藉高周波感应电流将钢料表面急热,在到达淬火温度后,用适当的冷却剂急冷,称为高周波淬火。主要用于需具强韧及耐磨耗的机械性质的模具零件,如导销、复归销、斜销等等。含碳量0.4~0.5%的碳钢,或合金钢皆适用于本方法。 火焰淬火   以氧气-乙炔火焰将钢料表面急速加热到淬火温度,再以水急速冷却而使表面硬化。本方法的特色在于只将外周表面淬火硬化,因此淬火应变小,可应用于各种形状及大小的钢制品。淬火方法大致分别有两种。 全面同时淬火法   适用于较小面积的处理。全面同时加热,然后对此加热到淬火温度的面进行冷却以硬化之。 移动淬火法   大面积不适宜用全面同时淬火法,乃改用顺序移动加热及冷却的组合吹管,以行加温冷却全面积。也可应用于不易全面淬火的模具的局部淬火、零件的磨擦面,可增高耐磨性,延长模具寿命。 氮化   氮化是在氨气或含氨的媒体中加热,增加氮含量而将钢表面硬化的方法。加热温度高时,硬度减低,但氮化深度加深。氯化时间取决于所需氮化深度,大约是50小时0.5mm,标准是100小时0.7mm。镀锡或镀镍的部份,可以防止氮化。   氮化用钢,其标准成份大约是碳0.35~0.45%、铝1.0~1.3%、铬1.3~1.8%、钼0.5%以下,此时的氮化温度500~500℃,表面硬度为HRC67~70,为一非常硬的氮化层。   氮化法依其媒剂可分为气氮化、液体氮化、软氮化(低温盐浴氮化法)。 气体氮化法   被处理的料件装于氮化箱内,放入于炉中,通入氨气,温度为500~550℃左右,氮化时间为50~100小时。此种方法为低温处理,使热处理变形接近于无。 液体氮化法   液体氮化法与液体渗碳法之不同点,在于本法是在AC1变态点以下加温而渗碳法却在AC1以上,且本法所用之盐浴含较高的氮量而较少的碳量。将氰化钠盐与氰酸盐和碳酸盐适当混合,加温到560℃,将料浸入约2~3小时,即可形成薄层的氮化层,可增耐磨耗性,防止烧焦及耐疲劳性。 软氮化法   此种方法使用于氰化钾(KCN)等的盐浴槽中,温度在520~570℃的低温。其处理与液体渗碳法相同,唯温度较低,且其硬度约只为气体渗氮的一半,故称为软氮法。氮化时间较气体氮化法为低,约1~2小时。此种方法处理的低碳钢、中碳钢其硬度增加有限,约可达到HRC53~59。但其耐磨耗性与耐疲劳性显著增加。 离子氮化法(Iron-Nite)   为了改进气体氮化法(硬氮化),处理时间长、效率低,最外层的氮化物很脆等缺点。德国的Berkard berghaus发明离子氮化法。离子氮化法首先企业化的是西德的Klockner. Ionon. Gmbh。其方法是将待处理的工作装入电氮化炉内(图7),首先将炉内排气至10-2~10-3T后导入N2气体(或N2+H2混合气体),使炉内保持所需要之处理气压(通常10-4~10Torr)。以炉本体作正极,处理工作作负极,将两极间施加500V~1000V的直流电压,炉气便因辉光放电而电离化(即气体被离子化而成正离子向负极的处理工作表面冲击),处理工作表面受到加热,同时氮化也因此而进行。 (图7)离子氮化装置构成概略图 (图8)离子氮化之处理循环   处理温度与一般的氮化温度一样,通常在480℃~570℃的温度范围内。温度的控制系以辐射高温计测定温度而以电流值控制之,表面氮气浓度可改变炉内充填的混合气体(N2+H2)的分压比而调整之。参图8离子氮化之处理循环。   参图9,可知硬化的反应程序,是由于在正负两极间的高电压,会使氮气炉产生辉光放电,在 (图9)离子氮化之反应程序 (图10)离子氮化处理后各种材料的硬度分布曲线 图10(续) 电离气中生成之氮离子便向工作表面快速冲撞,动能转变成热能,造成温度上升。这时由于对氮离子的冲击及飞溅(spattering),所产生的排斥作用,Fe、C、O等元素由工作表面被打出来,飞散出来的Fe在放电的电离子中与N离子结合而形成Fe-N的氮化铁。Fe-N的氮化铁由于附着作用而附着于表面上,N便向最外层扩散侵入。即最外层的化合物层由于扩散顺序发生FeN→Fe2N→Fe3N→Fe4N等组织变化而产生氮化作用。最外层由离子冲击作用Fe不断地飞散出来继续形成氮化物,成为氮气供应的输送源而促进氮化的进行。   离子氮化的特点为处理温度低,处理的工件变形小又无公害问题,为最新最进步的表面硬化法。其可处理的材料除了碳钢、模具钢、工具钢、氮化钢、合金钢、高速钢外,过去认为难以处理的不锈钢、钛、钴等利用本法已能实施良好的表面硬化。参图10可知经过I.N.处理的材料,可得到极高的表面硬度,并可获致极优良的耐磨耗性、耐疲劳性、耐蚀性及耐剥离性。 电镀   电镀是在模具表面被覆其它金属,以增加表面光度、提高表面硬度,增强耐蚀性的表面处理,以下分述之。 镀硬铬   将模具欲镀的部份浸入于无水铬酸为主的电解液中,通以电流,铬析出而附着于模具表面。镀层比普通镀层厚,约0.01~0.02mm,硬度HRC67~70。使用本处理增进下列优点。罅脱模良好。镀硬铬表面光滑如镜,脱模非常顺利。 舐镀层表面硬,耐磨耗性佳,不易刮伤,硬度高达HRC67~70。 竺对盐酸、稀硫酸以外的化学品有良好的耐蚀性。 竽镀铬面有精美的光辉,模具凹穴经此处理,所射出的成品也能具备精美的光泽,提 升产品价值。 无电解镀镍   此法不经电解作用,不像上法,乃纯粹的化学方法施行镀着。镀着经由附着于模具上的触媒剂的作用,使镍被还原,而形成表面镀着层。此种镀着的特性为: 罅不致发生电镀的镀层厚度差,为一较均匀的镀着法。 舐表面不生针孔,光滑而硬。镀层硬度HRC49,经热处理更可提高HRC64~67。 竺密着性良好,不易剥离。 竽耐蚀性良好。

免责声明:
商家成长中心旨在传递废旧行业相关资讯,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标记来源。非原创文章,已标明出处,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注明的“信息来源”,并自行承担法律责任。
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者决策的直接建议,任何依据网站信息进行的投资、买卖、运营等行为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与商家成长中心无关。
若文章触及您的利益,需删除、修改,或其它事宜,请同商家成长中心在线联系,请致电18003110350。

分享到:
+1
1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发表
匿名
全部评论

企业处理废旧物资就来Feijiu:www.feiji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