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PE“危”“机”并存 产品结构性改革势在必行

塑料资讯,你我共享

【导语】高压聚乙烯是国内聚乙烯产品中投产最早的品种,广泛用于薄膜、涂覆、电线电缆等行业的生产。凭借消费需求量较为稳定,国内供应缺口较大和毛利润相对乐观等优势,在时隔十年之后高压再次引起生产厂家的集中投产。与前期不同的是,此次多是煤制烯烃路径的产品。随着新加入者的进入,高压行业面临的种种压力将接踵而至。

  需求稳步增长 毛利乐观 国内供应缺口大

  1976年国内首套高压装置投产,至今40年整。截至目前共有9家企业生产,年产能总计在229.5万吨,多数是油制路径,煤制仅有神华榆林一套装置,产能详情见表1。

表1 国内LDPE产能统计表

单位:万吨/年

企业名称 产能 投产时间 乙烯路线
燕山石化 38 老高压1976年新高压2001年 油制
上海石化 20 1PE1976年2PE1992年 油制
大庆石化 26.5 老高压1986年新高压2005年 油制
茂名石化 36 老高压1996年新高压2007年 油制
齐鲁石化 14 1998年 油制
扬子巴斯夫 20 2005年 油制
中海壳牌 25 2005年 油制
兰州石化 20 2006年 油制
神华榆林 30 2015年 煤制

  高压国产量在190万吨左右,远远不及需求量,致使近2年来高压进口依赖度升至52%。据卓创数据监测,预计2016年-2020年间高压需求量平均增长率将维持在3.7%,到2020年国内高压需求量将达到483万吨,较2015年增加80万吨,详情可见图1。由此可见高压需求较为稳定,且增长空间尚可。毛利方面,这也是吸引厂家投产的重要因素。


图1

  遭受替代威胁 产能结构性过剩 价值被低估

  由于高压和线性的下游应用方面有部分重合,随着煤制烯烃的陆续投产,使得线性供应量加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对高压构成了替代威胁,使得高压价值被低估。尤其是伴随着神华榆林煤制高压投产后,市场压力逐渐凸显。


图2

  从图2中可明显看出,2015-2016年高压和线性两种产品之间的价差呈现缩减趋势。由于2011年后大批煤制烯烃全密度装置的投产,使得线性国内供应量大幅提高,加上中东地区低价货源的冲击,中国线性市场供过于求,价格重心步步下移。虽然高压供需基本面相对线性较好,但在两者重要的下游领域—薄膜方面,高压被线性部分替代,价格站愈演愈烈。从近两年数据来看,价差从1000-1500元/吨,缩减至300-800之间不等,均值相差500元/吨,仅仅是成本之差。

  目前国内高压产品主要以通用料为主,产能结构性过剩,高端料和专用料(涂覆、电线电缆等)进口依赖度较高,其中韩国和卡塔尔为我国高压高端料主要来源国。

  产品结构性改革 人无我有 人有我优

表2 未来LDPE投产情况统计表

企业名称 产能 投产时间 乙烯路线
神华新疆 30 2016年7月 煤制
中天合创 37 2016年9月 煤制
延长中煤 35 前期计划 煤制

  今年三季度仍有两套煤制高压装置投产,共计67万吨的产能,产品仍以通用料为主,未来高压在通用料领域的竞争愈演愈烈下。


图3

  从图3中可看出普通料和高端料之间的价差相对比较大,高点能达到2800元/吨,低点也能在400元/吨,即便去除短期高端料存在供应短缺的情况,均值价差也能在500元/吨左右。在高压需求稳步增长的同时,下游加工企业对于原料的质量要求也在逐渐提高。高压生产企业在提高产品性能,保障产品质量的基础上,也不得不进行产品结构性改革,优化产品结构,提高核心竞争力。

免责声明:
商家成长中心旨在传递废旧行业相关资讯,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标记来源。非原创文章,已标明出处,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注明的“信息来源”,并自行承担法律责任。
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者决策的直接建议,任何依据网站信息进行的投资、买卖、运营等行为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与商家成长中心无关。
若文章触及您的利益,需删除、修改,或其它事宜,请同商家成长中心在线联系,请致电18003110350。

分享到:
+1
1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发表
匿名
全部评论

塑料制品厂采购再生塑料的专业平台:www.zaisuba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