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替代与反替代交替 聚丙烯粉粒价差由粒料上演主导角色
上半年虽然聚丙烯粉粒价格趋势多数时间一致,但涨跌速度在部分时间的差异化非常显著。两个产品经历今年前两个月的底部窄幅区间内的震荡之后在3月份迎来第一波大幅上扬行情,并在4月初达到第一波涨势行情的峰值。金融属性更强的聚丙烯粒料因为受商品期货强势的联动作用以及二季度检修高峰旺季利好消息的提前释放带动,粒料涨幅和涨速明显快于粉料,粒料迎来千元涨幅,但聚丙烯粉料获得了今年第一波价差优势扩大的机会。但随着粉料对粒料需求替代的扩大、聚丙烯期货市场的掉头向下以及中景、中煤蒙大新产能的稳定释放,聚丙烯粉粒迎来涨后回落行情,并在4月下旬迎来低点,时间持续4月上旬到下旬大半个月的时间。而因为粒料前期的超涨以及新产能的有效释放从而跌速更快甚至一度与粉料价格持平,粉料自4月下旬到5月下旬开启了长达一个月有余的惨痛生活,部分粉料企业一度降负荷甚至停工。
聚丙烯粉粒价格经历4月下旬到5月下旬近一个月时间的整理之后,粒料迎来罕见的单边快速上扬行情并持续至今,其中期货反弹超过2000点,现货反弹超过1500元/吨。在此轮上涨过程中,不断涌入的期现套保盘助推了行情的一路上涨,而且石化企业库存因为套保需求不仅没有累积甚至持续保持在偏低水平,石化企业库存保持在偏低区间水平也成为石化企业能够通过不断调涨出厂价格追涨期货节奏的动力。而需求方面已经带来较明显的负面作用,原料成本的快速攀升令部分下游企业订单亏损,开工积极性迅速下降,许多下游企业已经开始考虑降负荷甚至停产应对。粉料企业由于丙烯单体成本的小区间波动以及追求终端成交增量的效果,粉料跟涨速度和幅度非常有限,聚丙烯粉料获得了今年第二波价差优势扩大的机会,6月底价差优势一度放大到1000元/吨,而粉料对粒料需求的反替代则令粒料需要开始重新考虑未来趋势的进一步发展。
2. 外盘持续领跑 内盘赶超仍需时日
以拉丝价格为例,上半年国内聚丙烯内外盘价差呈一边倒走势,即外盘价格高于内盘。因受国产料尤其是煤化工供应增多冲击,下游对进口拉丝需求减弱,造成其供应偏少局面,为价格维持高位和上行空间提供了基础。
随着内外盘价差逐渐扩大,下游核销工厂转向采购国产料保税一日游货物,该现象主要集中在华东地区。6月,国内生产企业库存持续在低位,加上期货资金力量推动,现货行情打破低迷态势。国产拉丝价格快速上涨,内外盘价差缩小,临近6月底,价差缩窄至300元/吨以内。卓创认为,国产料价格在期货升水下被动跟涨且幅度较大,由资金左右的期货影响现货,上涨基础或不牢固,市场面临调整压力。预计三季度聚丙烯内外盘价差有再次拉大可能。
3. 库存保持低位成多头最主要的利用因素
从近三年来的生产企业库存数据来看,库存重心缓慢下移趋势明显。尤其今年以来,除春节期间库存积累外,整体呈现震荡减少趋势。2016年1-6月份,生产企业库存平均水平同比2015年下跌3.8%,同比2014年1-6月份跌幅在12.9%。在当前国内聚丙烯市场影响因素多元化的背景下,生产企业将库存保持低位水平对增强自身在市场上的话语权具有非常大的作用,尤其是在过去一个月的时间里生产企业受期货强势带动不断趁机拉涨令自身利益明显扩大。
聚丙烯拉丝期货上市以来,金融属性不断增强,随着市场参与热度升温,期货对现货升水现象的增多带来的套保需求令石化企业去库存操作起到了良好的效果,而生产企业通过停产检修、降负、调整生产结构、转移库存等举措也可以较好的控制库存结构,由于库存长期保持在较低区间水平,所以经常成为多头最主要利用因素之一。
4. 检修高峰旺季加上大量扩能计划推迟 供应压力减少助推行情大涨
上半年PP装置停车检修从3月份开始逐渐增加,5月份停车损失量达到上半年最高,约33.08万吨。二季度一般是生产企业传统检修旺季,今年表现更加明显。除茂名石化、中韩石化、镇海炼化、燕山石化等装置停车大修外,宁夏宝丰、神华宁煤、河北海伟、东华能源扬子江石化等煤化工、PDH企业也安排了大修。大量装置的停车检修,加之期货不断上涨的配合,导致6月份市场现货供应出现偏紧的局面。
2016年PP粒料新装置投产计划
单位:万吨/年
上半年PP新装置投产存在延迟现象。据卓创资讯最新统计,2016年PP计划新增产能调整为300万吨,部分装置投产时间已确定推迟至2017年,目前计划中的装置预计仍有部分无法如期投产。其中上半年已投产的仅有中景石化、中煤蒙大,因此上半年PP市场受新增产能的冲击不大。从下半年看,神华新疆、中天合创等装置按期投产的可能较大。常州富德、宁波福基石化等计划8月份左右投产,但G20峰会在9月初将在杭州举办,受此影响,8月份试车存在较大的困难,预计新装置投产或集中在9月份之后。
5. 进口需求进一步减弱 出口贸易增量明显但基础太低
上半年聚丙烯进出口市场表现截然不同,进口不及去年同期,出口市场涨势惊人。此处以初级形状聚丙烯HS39021000为准,展开分析。
今年前五个月进口量除5月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外,其他月份均不及去年同期水平。原因如下:一是国内产能不断释放,冲击进口通用料供应。二是国外市场需求及价格好于中国市场,外商转变销售策略。三是下游工厂根据内外盘价差选择性采购,进口料价格过高时,成本优势削弱。四是部分外盘石化装置检修也造成一定的供应损失。归根结底,供需基本面变化决定了进口量的多少。据卓创跟踪,6月聚丙烯进口量环比、同比或有增加,但幅度有限。
今年聚丙烯出口市场表现活跃,一改前些年无亮点、关注度低的现象,但就出口产品而言,目前以拉丝居多,出口地区以东南亚市场为主。由图中看出,1-5月出口量基本呈递增趋势,2月春节假期效应,导致出口量稍有减少。同比方面,出口量均高于去年同期,尤其是5月,同比增加150%。
今年出口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东南亚地区供应减少,需求增加。上半年新加坡、台湾、印度等地区部分石化装置检修或负荷低,造成货源供应紧张,有消息称二季度斋月前期订单增多,拉动需求增长,推高当地市场价格,继而拉大与中国市场的差距。国内出口商家借机积极操作出口,获利情况可观。据卓创了解,6月聚丙烯出口仍有一定的操作性,同比继续增加。未来,在国内聚丙烯扩能趋势下,出口量继续高速增长已是共识,而鉴于出口品种单一,竞争优势与国外厂商产品不可同日而语。因此,国内聚丙烯在出口道路上仍有待提升实力,在化解国内结构性产能过剩矛盾的问题上仍需时日考验。
6. L-PP价差季节性规律明显 四季度操作思路或将比较明朗
进入2016年以来,L期货与PP期货于1季度及5月底呈现连续上涨走势,引领大宗商品市场走强并成为能化板块的领头羊。两次由L期货及PP期货引领的牛市上涨幅度较大,使得市场参与者无论追多还是逢高沽空,都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此时,L-PP跨品种套利交易,受到了广大资金的青睐。
由上图可以明显的看出,L-PP价差存在一定的规律性,上半年,L-PP价差涨跌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但均呈现单边走势,三季度开始价差呈现回落走势,进入9-10月,价差触底反弹,呈现单边上涨走势。由于L-PP价差往年多在四季度呈现单边走势,同时,由于PP走势波动较L期货更为频繁,所以L-PP价差的负相关性更加明显。
由于8月中旬神华新疆开车,9月中旬中天合创开车,常州富德也将于8-9月份试车并正式运行,几套较大装置的开车,使得市场货源供应量进一步加大,1701合约成为较为明显的空头配置,单边下跌的走势将贯穿整个四季度,可在主力合约切换至1701合约后做空PP1701,并进行浮盈加仓扩大收益;但由于今年风险性较高,为规避风险,可进行L-PP价差扩大进行操作。
7. 由正相关到负相关 原料涨势过快给塑编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非常明显
2013年至2015年4月份,塑编企业开工率与PP价格呈现了较为明显的正相关性,两者的趋势拟合度相对较高,自2015年5月开启的长达大半年的下跌行情令塑编企业受益较为明显,因为原料成本的降低带动塑编企业开工率呈现出了缓慢爬升趋势。今年两者的负相关体现的最明显的是5月底至今的趋势表现,原料价格上冲过快并在一个月多一点的时间里反弹1500元/吨,原料成本非预期性的快速爬升令终端成品销售价格难以跟进,塑编企业利润收到非常严重的挤压甚至一度导致部分加工企业面临亏损。而下游企业毛利恶化带来的拿货能力和积极性的下降也将严重考验当下的原料价格趋势表现。
8. 下半年价格或将先扬后抑
从5月24日的低点算起,PP期货已反弹2000点。在此轮上涨过程中,不断涌入的期现套保盘助推了行情的一路上涨,而且石化企业库存因为套保需求不仅没有累积甚至持续保持在偏低水平。
从供应增速方面来看,5-9月份供应增速缩减明显,市场不仅有二季度高峰检修作用力,还有G20峰会前夕诸多的降负荷和检修计划,更有大量新产能延迟释放的利好消息。
从需求方面来看,需求端的最大助推因素或在于因去年同期需求太差导致今年能够表现较高的同比增速,但下游需求趋势来看,因为原料成本的快速攀升正在导致很多下游加工企业开始面临亏损,甚至会导致工厂做出减产或者停工的措施来降低损失。
对于后市的行情,从供应总量来看,9月底前供应压力都不是很大,但是不可忽视的是期现套保货物对于行情的影响。如果在交割前提前流入市场,或将对供应端造成很大的压力,行情或提前迎来拐点。随着二三季度检修高峰期的结束以及大量新产能释放的计划,四季度我们似乎没有理由不看空。
价格区间预测方面,因为在很多时间金融资本往往比基本面更能决定市场趋势的发展,所以我们只能大概的推测市场发展的大趋势,相对准确的价格区间预测已经变得非常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