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地区新增PP装置的可行性调研分析

一市场供需

华南供需情况分析(华南福建)

据金银岛数据统计,福建地区国内总产量在60-70万吨/年左右,其中中石化资源占到70-80%水平,其余为中石油,煤化工调拨量仅在5%的水平。进口方面占到总消费量的17%-20%,随着中化泉州装置、福建中景石化装置的投产,进口依存度出现逐年下降。煤化工的进驻,也使得市场竞争压力明显,低价竞争加剧,两桶油开始限产保价,14-15年增幅有所放缓。

需求方面:PPI连续下降,制造业危机警报拉响,所反映的我国经济发展放缓,制约了原材料的需求量,2013年以来,福建地区的整体表观消费出现中高速增长,基于前期连续高速扩能带来的产量增加,但随着国内竞争的不断加剧,自给率提升挤压了部分进口量的份额,出口增加,表观消费量增速不大。
二市场价格及获利机会

塑料行业作为原油产业链的终端产品,受原油价格的传导有一定的滞后性,但与原油走势基本吻合,自2014年开始,油价经历拦腰斩,现货价格跟随开始大幅下滑,整体来看,跌多涨少。下游买涨不买跌心态充斥,多随买随购。2015年聚丙烯供应多元化时代来临,由于产能的不断扩充及终端需求增速放缓,PP经历滑铁卢式下跌,供需矛盾尖锐。2016年情况依旧悲观,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国内终端需求持续低迷,下游工厂仍面临订单不足、资金短缺、利润不高等多重利空压力,整体下游制品企业需求不佳成为拖累聚丙烯未来发展的直接原因。

三竞争对手

当地主要竞争对手


外来主要竞争对手


四发展机会分析

福建地区现有聚丙烯装置产能122万吨,未来将有福建中景、中化泉州二期两套装置建成投产。据目前了解,福建地区当前外部资源流入量在市场整体消费量中占比并不明显。供应方面,福建联合与中化泉州近半数的聚丙烯产品均为当地消化,且对当地经销商返利较好,跨区域输出较少,主要影响为物流成本。需求方面,福建本地下游需求方并不密集,主要消费区域为华南及江浙地区。福建处于两者中间,聚丙烯资源输出存在较多可选性,但同时,运费成本将成为资源流出至华南及江浙地区的一大负担。

原料方面,江苏与浙江建设有多家丙烷脱氢厂家,加之江浙及福建本地炼厂丙烯资源,整体供应较为充裕。但同样存在物流运输方面成本负担。若福建本地能够配套建设丙烷脱氢与聚丙烯聚合装置,结合福建当地较为优良的水文情况,据目前了解,泉港华星能够接卸进口丙烷VLGC船舶,可作为丙烷脱氢原料备选。

整体来看,福建地区建设聚丙烯装置存在一定机会,但需要多方因素配合。传统的油制烯烃甚至煤制烯烃,缺乏原料资源或者其他方面条件配合,可行性偏低。

免责声明:
商家成长中心旨在传递废旧行业相关资讯,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标记来源。非原创文章,已标明出处,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注明的“信息来源”,并自行承担法律责任。
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者决策的直接建议,任何依据网站信息进行的投资、买卖、运营等行为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与商家成长中心无关。
若文章触及您的利益,需删除、修改,或其它事宜,请同商家成长中心在线联系,请致电18003110350。

分享到:
+1
1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发表
匿名
全部评论

塑料制品厂采购再生塑料的专业平台:www.zaisubao.cn